经过90分钟的比赛,国家足球队从世界掉到了地狱。在北京时间今天(3日)凌晨结束的世界杯12强预赛首轮比赛中,中国队在多哈以0:3不敌澳大利亚队。国足输给澳大利亚队其实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以预见很长时间。然而,各行各业都对国家足球队进入卡塔尔抱有强烈的愿望和期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一点今天早上再次得到了验证。
不过,坦白说,虽然笔者赛前想到了输球,但以0-3的比分开启12强之旅,还是出乎意料的。虽然可以提出各种理由,但是可以问问李铁教练为什么不去找阿兰和罗。为什么派于大宝去玩?甚至大喊“李铁下课了”,但现实恐怕还没有到这个阶段。中国足球的失利,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比赛,更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大局观”和“一盘棋”的统筹安排和谋划。
1、所谓“用人不当”,只是表象!
开门看到黑暗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意料之外的。赛前,无论是介绍还是直播小麦,当被问到第一场比赛的预测结果时,笔者的回答是:“如果输给澳大利亚,这是正常的结果。毕竟国足整体硬实力在对手之下,这是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如果能从对手手里抢到1分,那就是意外之喜。假设你真的能赢,这是一个惊喜。”因此,笔者对国足的失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必须承认,丢三球是赛前从未想过的,确实有点多。
中澳大战前,同组的阿曼队客场1-0击败日本队。很多人自然认为国足可能也有机会击败澳大利亚队,甚至抱有很大的期望。而且澳大利亚队受疫情影响,赛前准备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主教练阿诺德的两名助手无法来多哈协助阿诺德,澳大利亚队的多名主力球员因出入境限制无法入选等等。所有这些客观条件也让球迷期待国足从澳大利亚身上拿下积分,甚至是出其不意的赢球。
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足0-3输给澳大利亚后的失落感,所以很容易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会在赛后发泄不满、批评甚至“骂街”。比如国足后防这么弱,为什么派于大宝首发?国足的失利和我们中卫的防守失误有很大关系。比如为什么三线脱节这么严重?尤其是中场完全失控。
所有这些不满都会习惯性地传递给主教练李铁。而且,因为是本土教练,李铁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在之前的40强比赛中,因为国足战绩尚可,外界称之为“档次”暂时不方便;现在,0-3输给澳大利亚后,外界似乎有了“正当理由”要求李铁“下课”。“起诉书”无非是:“部队组建有严重问题”,“为什么阿兰和罗两位归化球员没有使用?”“既然他们不需要,你想让他们归化什么?”总之,一直以来,那种对本土教练的“轻视”都因为这一场大比分失利而被抛到了台面上。
然而,各种疑惑恐怕都只是表象。笔者在现场更深的感受是,在这场比赛中,国际球员这次完全没有进入40强。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踢,很少有积极的回应者,因为之前的9轮甚至10轮中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际球员的尸体就已经被彻底“掏空”了!
2.国际球员的身体因为中超被“掏空”了!
记得今年6月底,笔者围绕中超重启写了一篇名为《别把完赛当“任务”与“负担”!——关于中超联赛赛程安排的几点看法与建议》的文章,明确表示反对相关部门提出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今年中超第一阶段剩余9、10轮的计划,因为这样的安排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这样的安排造成的后果和问题的严重性是可以预见的。此外,密集的赛程将大大增加国际球员受伤的概率。当国家队专注于前12名的比赛时,很有可能无法面对节奏和强度远超中超的前12名比赛。与澳大利亚的比赛正好验证了笔者的预测。
众所周知,近年来外界批评中超最主要的情况就是中超节奏慢、强度不足、对抗性差。今年7月底到8月中旬,中超联赛基本上是三天一轮,大部分比赛简直“不可能看”,尤其是和刚刚结束的欧洲杯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李铁当然很清楚:如果按照中超的节奏,国家队根本无法与亚洲强队抗衡,更别说力争进入世界杯了。所以在国家队的日常训练中,“加速”“加速”之类的字眼总是挂在教练组的嘴边。而且国际球员也承认,国家队的训练强度和要求高于俱乐部队。
从时间上看,国家队12强赛的备战时间是5月18日,而苏州赛区的国际选手则推迟到19日才要求报到。8月26日凌晨启程前往多哈之前,国家队似乎已经在上海训练了一周。然而,在上海的一周时间里,国家队几次安排了大量的课?安排更多时间给玩家休息,为什么?因为球员的身体明显处于疲劳状态,无法称体重。抵达多哈后,国家队前后有6次训练,但实际训练量并不算太大,更希望国际球员尽快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因此,在澳中战争打响后,中国队在前20分钟似乎具备了一定的对抗能力。然而20分钟后,随着体力的耗尽,完全跟不上澳大利亚队的节奏。下半场,当澳大利亚队实施高压时,除了两名前锋,9号塔加特和23号
号罗吉奇之外,两侧边翼的11号马比尔与6号博伊尔也全部顶上,对中国队的后防线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根本就无法将球传出,而中前场的球员又不能及时回撤接应,使得中国队完全处于被动之中。这与40强赛时国家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家队在5月30日打完与关岛队的比赛之后,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不移地阿联酋沙迦继续完成40强赛,当时最令人担心的其实是体能,特别是在阿联酋那种高温高湿天气下进行比赛,国家队事先根本就没有在高温高湿作战的体能储备。但实战中,国脚的体能并未出现问题,特别是在对阵像菲律宾队与叙利亚队的关键性比赛中,国脚们反而显现出体能方面的优势,尤其是下半时比赛,恰恰是靠着更能够奔跑而战胜了对手。
这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当时国脚们大多数是在完成了四轮或五轮联赛之后,身体正处于上升时期,而且1月份的冬训、3月下旬的飞行集训,体能方面的储备相当扎实。加上国家队从5月中旬提前展开集训,做足了体能方面的文章。
而这次,国家队虽然看上去是从8月18日就展开集中了,从集训时间来看,澳大利亚队在8月29日才开始集中,前后其实也就两堂训练课,按说中国队的体能情况应该较对手更好,但实际情况却是澳大利亚队更有优势。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队大部分球员都在欧洲效力,随着欧洲新赛季的展开,澳大利亚球员的体能情况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中国球员则因为三天一轮联赛,身体已经完全被掏空。此长彼消,原本在技术、战术等方面就不具备优势的中国队,连最基本的体能都没有了,又可以去与澳大利亚队对抗?赛中掌握主动权,踢出我们想要的内容与结果。”
3、体能储备不足并非为失利找借口
在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在被问及国脚们此番的体能储备情况时,主教练李铁直言道:“我们在上海集训期间曾给球员们进行过测试。球员们现在的身体情况很不理想,处于相当疲劳的状态,特别是跟40强赛之前的上海集训时测试的数据相比,要疲劳得多。这和国脚们连续参加了9场、10场联赛后没有很好地恢复、休息有很大关系。”
笔者之所以在发布会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就像主教练李铁所说的那样,“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因素,但这不是今天输球的理由。”笔者也不是想以此为国家队输球找借口,而是想说:笔者在6月份跟随国足前往阿联酋采访了40强赛之后,随即转战欧洲,实地观看了欧洲杯赛,对欧洲杯有了更为直观与深刻的感受。今年欧洲杯赛上一大特征与变化就是欧洲足球对于球员的体能要求、身体要求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名球员的场均跑动距离已经达到了在12000米至13000米;24支参赛队平均每队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在130至140公里之间,最多的球队也是最终的夺冠球队——意大利队,单场比赛全队跑动最多达到了149393米,接近150公里。
而中超联赛在今年的前五轮比赛中,16支中超球队的单轮全队跑动最多球员也就刚刚才过11公里,即第三轮中8场比赛平均为110.2公里。在7、8月期间的联赛中,中超各队每轮的全队平均跑动距离甚至都无法达到100公里!
笔者因为没有澳中之战中国脚们的跑动数据,也就无法展开对比,但是,通过欧洲杯、今年前五轮以及中超重启之后的跑动数据,恐怕就可以推断出此番国脚的体能情况。而且,这其中还没有涉及更为核心的冲刺次数、冲刺跑距离、高速跑距离。
没有最基本的体能作为保障与支撑,国足何以与对手对抗?而且,由于澳中之战在空调球场内进行,笔者在赛前从卡塔尔方面拿到的数据显示:比赛场内的气温为22.8摄氏度。如此气温,对众多以效力于欧洲联赛的澳大利亚球员来说,显然不受任何影响。而中国球员在何种温度下,体能储备方面的不足就完全暴露出来了。所以,在扛住了前20分钟之后,被对手在3分钟之内连下两城、并最终以0比3输球,恐怕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4、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全方位协作!
中国队进军世界杯,不止是球迷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足球人的梦想。但国家队想要打好比赛、拿到世界杯入场券,并不只是靠国家队,也不止是靠一名世界级名帅,或者几名归化球员,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在惨败澳大利亚队之后,笔者旧事重提,并非在为球队开脱,更是在为某位球员、某位教练或某位领导开脱。就像笔者前面所提到的,在40强赛后中超联赛重启的问题上,之所以坚决反对将九轮(或十轮)联赛压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需要从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出发、尊重规律。
可是,更多的时候,所谓的“尊重足球规律”也就仅仅只是停留于嘴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足协与其他管理部门与单位呈现“各为其政”之势,足协内部也同样由于分工不同,各个部门与部门之间也是“各行其事”。譬如,联赛的管理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联赛打完、“不出事”,而国字号队伍的好与坏,则是国家队管理部门的事情,尽管相互之间也会有协商、沟通。更何况,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利益之分。在整个过程中,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始终缺乏“共识”、缺少“大局观”。
于是,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始终搞不好恐怕也就在正常不过了。表面上,中国国家队“又输球”了,实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正视。当然,笔者写下这些时,或许又有人不高兴了。但不管高兴与否,中国足球真的是需要各个层面、各个维度的全方位的合作,唯有通力协作,才可能令中国足球真正地有所改变。
5、心态调整决定中日大战之结局
尽管中国队在12强赛中首轮遭遇“开门黑”,但对国足而言,“天还没有塌下来”。相比对手澳大利亚队,中国队的硬实力不足是输球的根本原因。而且,不止是澳大利亚队,国足接下来将迎来日本队的挑战,日本队的硬实力同样也远在国足之上,尽管首轮坐镇家门口以0比1爆冷输给了阿曼队,但这仅仅只是小概率事件。
也正因为此,国足将以何种姿态迎战日本队?这其实才是对国足的真正考验,因为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从悲观的角度来说,国足很有可能出现以更大比分输给日本队!于是,各界的不满情绪将更进一步高涨,无论是球队、教练抑或队员,都将承受更为巨大的压力。相应地,各方领导的压力也将剧增。如果无法正视或面对,很有可能自乱阵脚,导致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
于是,在惨败澳大利亚队之后,国家队从上到下如何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才是对球队的真正考验,毕竟距离中日大战也就只有四五天的时间。而对外界来说,澳中之战其实是让更多的人清醒认识中国队、认识中国足球的一场比赛。或许在这场比赛后,我们应该抛弃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正视现实:足球比赛从来就是靠实力说话,中国足球的硬实力还远未到可以与澳大利亚、日本等这些世界杯常客“掰手腕”的那一步。
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一颗“平常心”!
相关直播
暂无相关直播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相关短视频